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明史·方震孺?zhèn)?2)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4-13 16:51:39

答案:
10.(3分)B
11.(3分)D(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巡按,又稱按臺,代表皇帝巡視地方,專門負責監(jiān)察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
12.(3分)B(不是方震孺命令寧前監(jiān)軍,是方震孺請求皇帝命令寧前監(jiān)軍。)
13. (10分)
。1)震孺兩次上疏說山海關沒有外圍防衛(wèi),應立刻在中前駐兵,作為耳目。(皇帝)不省察。(再疏,兩次上疏;亟,立刻、馬上。)
(2)將軍回去,(我們)保你富貴;不回去,請允許震孺我用頸上鮮血濺在將軍身上。 ( 相,在這里是指代性副詞,指祖大壽;以,介詞,用。)
【參考譯文】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萬歷四十一年考中進士。熹宗繼位,逆黨魏忠賢在宮中勾結客氏。方震孺上書陳說三朝的艱難危險,說:宮妾近侍,容易假裝獻媚地諂笑,窺探政事,值得憂慮。內廷直接發(fā)出的敕諭頻頻宣讀,恐怕會重蹈唐代斜封官的覆轍。這年春天巡視南城,宦官張曄、劉朝被訴訟,魏忠賢替他們說情。方震孺不聽從,最終報告了皇帝,魏忠賢更加怨恨他。遼陽失陷后,方震孺一天上了十三道奏疏,請求增派巡撫,疏通海運,調遣邊兵,改換司馬。一天五次敲擊公卿的門,一邊籌劃一邊痛哭,并且請求自己去犒勞軍隊。這時,三岔河以西四百里,人煙滅絕,軍民全都逃竄了,文武官員沒有一騎向東;实鄹锌难哉Z勇壯,調撥錢幣二十萬兩給方震孺去犒勞軍隊。六月,方震孺出關,延請召見將士,吊唁死者,救扶傷者,軍民十分喜悅;实勖钏舶催|東,監(jiān)管軍事。一起商議的人想要拋棄三岔河,退守廣寧。震孺請求駐兵鎮(zhèn)武。軍法不嚴,方震孺請求皇上命令寧前監(jiān)軍,專門斬殺逃兵逃將。皇帝都聽從他的意見。然而這時經(jīng)略和巡撫不和睦,邊疆之事更加危急。震孺兩次上疏說山海關沒有外圍防衛(wèi),應立刻駐兵中前,作為耳目;实鄄皇〔。第二年正月,任期滿,等候代理前屯,而大清兵已經(jīng)第二次渡過三岔河。先鋒孫得功沒有迎戰(zhàn),卻對著鎮(zhèn)武呼喊兵敗了,就逃走了。各城聽到消息都逃走了,只有方震孺的前屯沒有動。正在這時,西平守將羅一貫已戰(zhàn)死,參將祖大壽聚集殘兵駐扎在覺華島上。于是方震孺召見水軍元帥張國卿一起商量說:現(xiàn)在東面的軍隊外出到處搜索糧食,聽說祖將軍在島上有米豆二十多萬,士兵十多萬,百姓數(shù)萬,戰(zhàn)艦、武器、馬牛無數(shù),東面的軍隊如果聯(lián)合島兵,得到島兵來攻打榆關,難道會有好事嗎?于是方震孺、張國卿渡海見祖大壽,激動地說:將軍回去,我們保你富貴;不回去,請允許震孺我用頸上鮮血濺在將軍身上。祖大壽痛哭,震孺也哭,于是相攜而歸,獲得軍民輜重無數(shù)。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