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學語文經(jīng)典國學知識:八股文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8-12 21:49:17

2019年小學語文經(jīng)典國學知識:八股文
1905年,自清朝政府一聲令下,宣布廢除科舉制度,八股文便很順理成章地退出了文學領域。新文化運動興起,八股作為封建舊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打擊,此后可以說是“臭名遠揚” ……
時值今日,我們這一代,恍惚中還有“八股”這樣一個名稱,在腦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貶義的東西,很壞的東西。但確切地要說出“八股”是什么東西,恐怕我們十有八九不知。只因五四后,很少有人,甚至幾乎沒人再談八股,這是原因之一;另外,據(jù)說自清廢科舉后以后,八股文再也不曾出現(xiàn),并且明清兩代五百年間所有八股文選本以及八股文參考書忽然間都銷聲匿跡(《四庫全書》只收錄明朝的八股文一集作為標本),事實上,我們這一代見過八股文的確實屈指可數(shù)。
在此,謹以啟功先生的《說八股》、張中行先生的《說八股補微》、金克木先生的《八股新論》合集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的一書為大體,摘錄其要整理一下。
“八股”二字,現(xiàn)在已幾乎成為“陳腐舊套”、“濫調(diào)子”的代稱。啟功先生說曾遇到用這二字為貶義詞的人,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種文體的名稱,更不說八股為什么那么壞的理由。我很久前在網(wǎng)上尋師訪友時,便曾遇到一位誤認為文言文就是八股的朋友。
其實“八股”是一種文章形式的名稱,它本身并無善惡之可言。只是被明清統(tǒng)治者用它來做為約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時他們又在這種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瑣而苛刻的要求。由積弊而引起了這種文體的不適,以致為時人、后人所不恥,不但它本身不必負責任,還可以說八股實在冤了。
八股文的異稱——因該文中有四聯(lián),兩兩相對,好比人有兩股,所以叫八股;又因為相對它相對兩漢唐宋的“古文”來說,所以又叫“時文”;可能有人嫌“股”字不雅,便稱八股為“八比”,殊不知八比便是十六股了,名實不符;明代出第的題目也有出自《五經(jīng)》中,但主要還是出自《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特別是清代,所以八股又叫“四書文”;那時皇帝的命令稱為“制”,八股是皇帝命作的文藝,所以又叫“制藝”、“經(jīng)義”、“制義”。
八股文的最大特點——八股文的體制,是要“代圣賢立言”,全文一定要效仿哪位圣賢的口氣來說,并要符合朝庭的意旨,且以朱子所注《四書》為準繩。這就是前面所說“明清統(tǒng)治者用它來做為約束士子思想的工具”的意思,更不準發(fā)揮自己思想,所以有人稱八股只是“敲門磚”(指只是求官的途徑),誠然,那時的文人多不屑寫八股。
八股文的起源——八股文確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舉考試主要文體。八股本是元朝和明初開始定為考試科目的“四書文”,溯源于宋朝的“經(jīng)義”考試。創(chuàng)始者的文章?lián)f是政治家王安石,但此事還不能確定。
八股文的題目——主要題目多出自《四書》,也就是以四書中的某字某句為題。少數(shù)字的題(大約十字之內(nèi)),稱“小題”;多數(shù)字的題(大約十字外),稱“大題”。也許是怕重復以前考過的句子,也許是為了增加難度,后來出的題多是東一詞,西一句,比如取《大學》一句“日日新”,又加一句《孟子》中一句“君命召”,就以這六字為題了。這在我們來看,有些不可思議。
八股文的基本形式——或者說是八股文步驟,還并不怎么復雜。首先是破題,其次是承題;再是起講;最后便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說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八股;文末是收合。
“破題”——從破字,我們可以看出這里有“解開”、“分析”的意思,就是要開篇先把題義點明。也就是說出這次要講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其性質(zhì)也就相當于今天所謂文章的“主題”。但有規(guī)定,第一是只能用兩句話;第二是這兩句要概括題義、解釋題義,只是絕不能直說題義。從實質(zhì)上說,這種破題方法,和作謎語極為相似。進一步來講,整篇八股文就是謎面,題目便是謎底。而且破題是作八股文最重要的一關,破題好壞直接影響到整篇。有一篇題為《子曰》的八股文很有名,其破題是--匹夫而為天下法,一言而為天下師。前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真是才華橫溢。這也是最標準的破題。再有一列笑話,題目是《三十而立》,其破題是--兩當十五之年,雖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前句破“三十”,后句破“而立”。
承題——便是進一步作主題的補充,類似“副標題”的作用,具有承上啟下的使命,以三句為標準。
起講——較深入地說明這個問題的用意所在,內(nèi)容大意,最多不超過十句。
四比——四比就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說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比分為八股,就是逐條分析,正面如何,反面如何等等,可以說就是正文。較難的恐怕就是這四比了,因為每兩股必須成為一副對聯(lián),共四聯(lián)。按對子一樣,詞性相對,平仄相對。試想,一句詩找出可對之句,畢竟不是很難,若是長篇大論的句子,句句都對上聯(lián),就不太容易了。
收合——收場結(jié)束語,一般約八句之內(nèi)。
以上略談八股,言有未盡之處。個人以為八股很有趣,原本生活中還存在著八股,不說文章,便是口頭也有八股,只是沒有那么嚴謹而已,最后以一段生活中的八股結(jié)束。
如導游者向旅游人介紹:“今天游燕京八景。”(破) “八景是本市的名勝古跡,已有幾百年歷史”(承) “它們有的在市內(nèi),有的在近郊,游起來很方便”(講) A景,B景 (提比) “太液秋風不易見,金臺夕照已迷失”(小比) C景,D景 (中比) “盧溝加了新橋,旌門換了碑址”(后比) “進天天氣很好,六景全都看了”(收)
試問,哪個旅游人會向這位導游抗議說他作了八股呢?
點擊查看更多:文學常識
奧數(shù)網(wǎng)提醒:
小學數(shù)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