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小學語文網(wǎng) > 語文閱讀題 > 正文

小學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黑暗王國里的殘燭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8-17 15:03:38

智能內(nèi)容

小學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黑暗王國里的殘燭

  黑暗王國里的殘燭鮑鵬山①宋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好抬杠的李贄就此諷刺道,怪不得孔子出生之前,人們都點著蠟燭走路。我想,話不能這么說,也不是這么說的。我覺得,孔子確實是懸掛在那個遙遠古世紀的一盞明燈,他使我們對那個遙遠的時代不再覺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時代的人與后代乃至于我們溝通了。我們由他知道,即便在那么一個洪荒時代,也是有陽光普照著而萬物不擇手段地生機勃勃;那時代也發(fā)生著我們今天一樣的事情: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亂和寧靜的企望,束縛與掙扎,陰謀與流血,理想碰了釘子,天真遇見邪惡,友情溫暖,世態(tài)炎涼。在他手訂的《詩經(jīng)》中,我們甚至可以體驗到最個性的感受——當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異的個人復活時,那個時代不也就復活了嗎?

 、诳鬃由畹臅r代也真像他所說的,確實是混亂無道。他為之傷心不已:輝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偉大的周公早已英魂遠逝,他制定的“禮”“樂”也土崩瓦解。“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到處都是亂臣賊子,且個個生龍活虎。西周古都廢墟上的青草與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黃,黃了又青,根深而莖壯了,掩埋在草叢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盡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禮流失民間。東周呢?龜縮在洛邑彈丸之地,可憐巴巴地看著那些縱橫天下的稱霸諸侯,把九州版圖鬧得瓜分而豆剖。

  ③無可奈何花落去,還有誰來用紅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濁的老淚?連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在這種時候,要“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真無異于癡人說夢?鬃诱沁@樣的一位癡人。癡人往往缺乏現(xiàn)實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脫逸出現(xiàn)實的背景,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追尋著萬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尋,他周游列國,顛顛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個能實施他主張的人,更是在找過去的影子,找東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對這一偉大帝國的文化廢墟,孔子領(lǐng)悟到并承諾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瀾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為之,只不過是一種令人欽敬的悲劇精神罷了,他最終還是失敗了。當他奔波倦極歸來,在一條小河邊飲他那匹汗馬時,他偶然從平靜的流水中驚見自己斑駁的兩鬢,“甚矣,吾衰矣”(太慘啦!我已經(jīng)衰老了!)他頓時心涼如水。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敗了,多少理想都破滅了。壯志不酬,眺望茫茫無語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無情,青山依舊,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長的嘆息便如一絲涼風,吹徹古今:“逝者如斯夫!”

 、芪以趲浊旰蟮钠岷诘囊估飳戇@篇文章時,宛如見到他當初衰弱地站在蒼茫高天之下的無情逝水邊。那無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為感動。于是這篇文章的題目也就一閃而現(xiàn)了:這衰弱的,即將隨著時間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曠野上快要燃盡的一枝蠟燭嗎?四面飚風,寒意四逼,這支蠟燭艱難地閃耀……

 、莅V人有多種,或因情深而癡,或因智淺而癡,孔子屬于前者。因情而癡的孔子常常沉湎在過去的懷想之中,“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逝者如斯夫!”這時,他就是一位抒情者,抒得很動情,很感人。在一個抽象的、冷酷的、沉悶的老子之后,出現(xiàn)一個一往情深、感懷萬端的孔子,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一種溫軟,一種熨帖,這實在是讓我們大大舒了一口氣,歷史終于在絕望中咧口而哭出了聲,一些可怕的心理能量在孔子的歌哭、幽默、感喟中被釋放了。

  ⑥孔子使一些無序的暴力變成了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與企望,他使天下英雄入于他的彀中,并帶著這些社會精英致力于建構(gòu)新的理想。當混亂的歷史有了理想與方向時,混亂就不再是一無是處,相反,倒往往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生機無窮的魅力。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一個流血漂櫓的時代,一個殺人盈城、殺人盈野的時代,但它不也是一個充滿理想,充滿激情,充滿公理仁德的時代嗎?誰開辟了這樣的時代?是孔子。非常具有象征意義的是,當孔子和弟子們周游列國的時候,他往往自己駕車——他確實是在駕著這個時代的馬車。弟子們在車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連天,一臉凄迷與懷疑,只有他永遠目光炯炯,自信目標就在前方。

 、哌@位可敬可嘆的老人,想憑自己個人的德行與魅力來聚集一批年輕人,讓他們傳道義之火,文化之火;拯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顛,但年輕人不容易經(jīng)受得了各種誘惑,“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我從未見過一個喜愛德行比得上喜愛美色的人),“吾未見剛者”(我未見過剛強的人),“吾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我未見過喜好仁,厭惡不仁的人),“末聞好學者”(沒聽說過好學的人)。這些話不也把他的三千弟子甚至七十二賢者都包括在內(nèi)了嗎?要讓這些弟子們“無欲則剛”、“好德如好色”都不可能,更何況別人?韓非就曾刻薄尖酸地揶揄孔子,說憑著孔子那么巨大的個人德行,不就只有七十子之徒跟隨他么?而下等君主魯哀公卻能讓一國人都服從他,孔子本人也不得不向魯哀公臣服。所以,人是多么容易向權(quán)勢屈服,而向慕仁義的人是多么少啊?鬃哟藭r的處境,真是令人同情。

 、嗟屛覀冏鹁。這就是他的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殉道精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三軍可以更改主帥,匹夫卻不能逼他改變志向)。匹夫尚且不能奪志,更何況圣人之志,得天地浩然正氣,至大至剛,豈容玷污?天下一團漆黑了,不少原先追求光明的人也練就了貓頭鷹的眼睛,從適應黑暗而進于喜歡黑暗,為黑暗辯護,他們把這稱為提高了覺悟和認識,并且得道似的沾沾自喜于在黑森林中占據(jù)了一棵枝丫,又轉(zhuǎn)過頭來嘲笑別人不知變通。而孔子,這位衰弱的老人卻在那里一意孤行!我很喜歡“一意孤行”這個詞,很喜歡這個詞所指稱的那種性情與人格。敢于一意孤行的人必有大精神,大人格。

  ——節(jié)選自《寂寞圣哲》

  16. 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4分)

  A.題目把孔子比喻為“黑暗王國里的殘燭”,文中著力渲染“蠟燭”如何在“寒意四逼”的環(huán)境中“艱難地閃耀”, 寫出了孔子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蠟燭”象征孔子的偉大形象。

  B.宋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在孔子出生之前,社會一片黑暗,人們看不到希望,孔子就是那個遙遠古世紀的一盞明燈。

  C.文章第二段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生動的地描寫了西周古都廢墟的荒涼殘破,渲染當時周王朝土崩瓦解,天下紛亂不堪的局面。

  D.當孔子失敗之后倦極歸來,他驚見自己斑駁的兩鬢,心涼如水,理想破滅,歷史也在絕望中咧口而哭出了聲。

  E.從選材上看,文章寫的是孔子的晚年,寫他的疲倦、痛苦、失敗和不幸,突出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或挽狂瀾于既倒的人格精神,充滿悲壯感。

  17. 作者認可宋人的說法:“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在文中,作者所說的“長夜”指的是哪些具體內(nèi)容?(4分)

  18. 請簡要分析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9. 作者稱孔子是“黑暗王國里的殘燭”,聯(lián)系全文看,孔子做了哪些事?孔子的經(jīng)歷帶給我們什么啟示?自古以來,中國歷史上像孔子一樣的“殘燭”不勝枚舉,請再舉出一個,并結(jié)合事例加以探究。(8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