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8-31 18:54:56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四年級上冊 教案設(shè)計
【教材分析】
《風箏》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于白描而極少雕飾,筆調(diào)親切、溫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xiàn)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致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而自然變化的。另外,文章的結(jié)尾是開放型的,意味深長,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作者介紹】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zhèn),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當代作家。 2017年3月22日,澳門大學向賈平凹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 197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主要作品:《鬼城》《二月杏》《廢都》《滿月兒》《秦腔》《古爐》。
【與文章相關(guān)的資料介紹】
風箏,又名“木鳶”“紙鳶”“風鳶”。中國是風箏的故鄉(xiāng),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就發(fā)明了風箏。
史書記載,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魯國人公輸班,因看到鷂鷹盤旋于藍天而受到啟迪,傳說曾“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編輯推薦:小學1-6年級各個版本語文教案匯總
奧數(shù)網(wǎng)提醒:
新學期軍訓、分班卷、課本同步試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