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9-06 21:55:14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六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逶”、“迤”等6個生字,會寫“崖”、“渡”2個生字。會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詞語的意思。
本課只有兩個生字,寫稿請參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樣稿。
2.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朗讀課文中讀出磅礴的氣勢,并背誦課文。
3. 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2.難點:
(1)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并讀出磅礴的氣勢。
。2)了解文章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
教學準備:
1. 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2.播放《長征組歌》。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 播放歌曲《長征組歌》,將學生帶入紅軍長征的艱苦歲月。
板書:5.七律長征
2.解題。
(1)七律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2)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fā)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