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22-03-28 21:39:39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四年級語文 教案設計
奧數(shù)網(wǎng)整理了關于部編版四年級上小學語文教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xiàn)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生活實際、認知經(jīng)驗離得很遠,學生很難進入文本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所以課前應讓學生查找有關舊中國“外國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國主義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國的資料,查找周總理為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建議: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將聽、說、讀、寫、思、議有機結合,使學生深入理解周恩來從小立下遠大志向的原因。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弄清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寫作思路,知道文章寫了哪幾件事。深入閱讀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遠大志向,并聯(lián)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來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富強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在閱讀中借助對重點詞的理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下遠大志向的原因。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搜集反映20世紀初中國社會狀況的資料。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周恩來同志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會認、認寫本課生字,讀通課文。
難點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有想過為什么而讀書嗎?為功名?為利祿?為修身?這些未免太局限于個人的得失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年年僅12歲的周恩來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什么他會立下如此遠大的志向呢?讓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共同感受少年周恩來的這份赤誠的愛國之心。
二、資料簡介
背景知識:本文是作者余心言有感于周恩來立志求學的經(jīng)歷寫的。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少年時代的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范學校度過了三年不平凡的讀書生活。在這里,少年周恩來親身經(jīng)歷了劇烈的社會變革,感受到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的深重,樹立了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遠大理想。
三、初步感知
1.課題解析。
“崛起”是“興起”的意思,“之”的意思是“的”,課題的意思是為中華的興起而讀書。這是少年周恩來從小立下的大志向,要為祖國的興盛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本文以周恩來的這句話為題,直接點明了中心。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