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家庭教育 > 學習方法 > 正文

"3461"學習法,讓孩子告別差生行列!

來源:奧數(shù)網(wǎng) 2015-07-15 15:15:20

智能內(nèi)容

  學習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思維勞動,不是體力勞動,與學習時間不成比例。

  中國智商研究報告顯示:98%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相同的,但為什么學習成績卻不一樣呢?

  據(jù)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學習方法和基礎(chǔ)知識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異的根本原因。

  而學習差異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是:

 、俨煌募彝ソ逃a(chǎn)生不同的學習習慣。

 、诓煌膶W習習慣產(chǎn)生不同的學習方法。

  ③不同的學習方法產(chǎn)生不同的基礎(chǔ)知識。

 、懿煌幕A(chǔ)知識決定學習成績。

  下面我們來看看北京四中的“3461”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控制性和指導性。

  “3”就是三個學習過程的排列規(guī)律

  1)學校學習過程:主要完成、聽、讀、看、記,在學校老師那里獲取知識。

  2)家庭學習過程放學回家的學習過程,把學校學習的知識完成理解,發(fā)現(xiàn)沒有學好的地方。

  3)周末把一周學習過程完成回顧整理,對知識查缺補漏。

  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清華、北大是怎樣把你淘汰的。

  早晨到學校上課,老師很高興,發(fā)給學生每人10塊錢。在重點學校的一些尖子生中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老師發(fā)的10塊錢,尖子生只能得到7塊錢。其余的3塊錢,掉到地上了。

  可是他們在回家后把掉在地上的3塊錢揀了起來,在他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的兜里還是10塊錢。而廣大的中下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0%的知識掉在地上沒有揀。

  后果是,一天不要緊,一周不要緊,一個月還不要緊,三個月后,因為基礎(chǔ)知識每天丟掉40%,考清華、北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4”指的是四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學、查、改、納”

  第一個過程:在學校學習主要是“學的環(huán)節(jié)”,記筆記就是一種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原自于學習習慣。

  學生主要運用四個字“聽、讀、看、記”。

  家長注意看住孩子的課堂筆記。

  家長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怎么樣呢?很簡單,回家用一分鐘時間把孩子的課堂筆記掃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學校學習情況。

  注意孩子在聽老師講課時很難45分鐘保持高度集中。他們的課堂筆記是個大漏勺,每天回家后應該完成對課堂筆記的整理。

  第二個學習過程:家庭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查和改”

  查:學生在學習完之后很難有學生知道哪個地方學好,那個地方?jīng)]學好。就要完成查的過程。怎么查呢?四招:課堂筆記、日復習、作業(yè)、考試。

  改: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

  作業(yè)的全對不能代表考試的全對。

  “作業(yè)的最高境界做錯的題,發(fā)現(xiàn)什么地方?jīng)]學好。

  “這是作業(yè)的最高境界。改的方法就是:錯題本。”君子報仇7天不晚。“錯題本是日本學生發(fā)明的,80年代傳到中國。

  從北京四中傳向全國。

  河南有兩個高校將”錯題本“當作教學項目在全校推廣。每個班建立一個”錯題銀行“。把做錯的題存在里面。

  什么時候取利息呢?在考試的時候,做錯的題不再錯,那就是”錯題銀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習題不是專家出的習題,而是自己做錯的習題“

  每天不要求多,其實做題的數(shù)量很多,買很多的習題冊做題都是沒有用的。只要把做錯的題改正過來,做會就可以了。

  課堂筆記的整理

  很遺憾,中學生中90%以上的學生不會做課堂筆記。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

  第一類型:老師的錄音機,很多學生只記不聽,成為老師的錄音機。

  第二類型:老師課堂的板書,全班一樣

  第三類型:課堂筆記記到了書上,也是最愚蠢的課堂筆記,還不如不記。”書要越學越薄的“打個比方,書是原材料,課堂筆記是半成品,課堂筆記要比書薄。

  前面提到”復習在作業(yè)前面“,我們用什么做復習呢?就是課堂筆記。試驗表明:用書做復習工具,做完單科復習要20分鐘;用課堂筆記做復習工具,每天只需8分鐘,這就是學習效率的提高。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