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賦稅與徭役介紹(4)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04-19 13:19:59

服役的年齡,國中之民自20歲至60歲。對于特權階級都免役,如圣賢之人、有能力的人、老人、有疾病的人等。
再如,西周的卿大夫之家的庶民,往往都集中在這些公子的采邑里。這些庶民,長年在田間勞作,到秋收完畢,才能與妻兒一同過冬。在過冬時,他們要為公子田獵,剝制獸皮,釀造春酒,收藏冰塊以及從事其他各種勞役。他們的妻女同樣是公子的仆人,要為公子進行采桑、養(yǎng)蠶、織帛、縫制衣裳等勞作。
周代的軍役稱為軍賦,一般是7家出一人服兵役,按規(guī)定輪換。占井田一區(qū)之地者,要出戰(zhàn)馬一匹,外加牛3頭;占井田四區(qū)為一甸,需要出戰(zhàn)馬4匹,兵車一乘,牛12頭,甲士3人,卒72人,干戈武器也由自己準備。由此可見,周代將軍役與賦稅相結合,這是周代財政的特點。
總之,夏商西周3個奴隸制王朝實行貢賦制,是賦稅制度的雛形;而三朝的徭役,在一定意義為朝廷建設和國防安全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旁注]
禹 姒姓,夏后氏,名禹,字文命,后世尊稱禹王,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堯時被封為夏伯,史稱伯禹、夏禹。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
方國 是指我國夏商之際的諸侯部落與朝廷。現(xiàn)今學者對這些方國的認識主要來源于商朝晚期的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稱呼這些部落朝廷,所以稱作“方國”。狹義的方國僅包含那些稱為“某方”的國,而廣義包括所有的與中原王朝對稱的國。
井田制度 是西周時盛行的土地國有制度。井田就是把土地分隔成“井”字方塊,故稱作“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
朱熹(1130年~1200年),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謚“文”,又稱朱文公。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人。南宋理學家,理學集大成者,尊稱“朱子”。
伊尹 名摯。出生于有莘國空桑澗,即今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他輔助商湯滅夏朝,商朝建立。他任丞相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經(jīng)濟比較繁榮,政治比較清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