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賦稅與徭役介紹(5)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整理 2018-04-19 13:19:59

周公旦 姬姓,周氏,名旦,又稱周公旦、叔旦、周旦,周文公。后世多稱其為“元圣”。謚“文”。他曾先后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他制訂和完善宗法、分封等各種制度,使西周奴隸制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貨幣經濟 以貨幣為媒介,以市場交換為直接目的的經濟形式。用來交換的產品都是商品。但最初的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沒有貨幣作為媒介。貨幣出現(xiàn)以后,只有以貨幣作為媒介的交換,才被稱為貨幣經濟。
商湯(?~前1588年),子姓,名履,今人多稱商湯,又稱武湯、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稱啺(音“唐”,為甲骨文的“唐”字)、大乙、太乙,又稱高祖乙。商朝的創(chuàng)建者,儒家推崇的上古圣王之一。在位期間,施行仁政,使商代初年得以大治。
商紂王 子姓,名受或受德,周武王稱其為“紂王”。夏商西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公元前1105年至公元前1046年在世。是我國商朝末代君主,商謚“帝辛”。有雄才,致力于用兵東南;后在牧野之戰(zhàn)中被周武王擊敗,自焚而死。從而商朝滅亡。
采邑 即領地,又稱采地、封地、食邑等,是封建制度中領主所管理的土地,在我國是周朝已經開始的制度。當時的天子、諸侯等君主,把土地封予或轉封予宗室或有功之士,其土地即稱作食邑。
[閱讀鏈接]
伊尹被稱為“中華廚祖”。他在平民時就以才能和廚藝高超而名聞四方,商湯聽說后,向他詢問天下大事。
伊尹從烹調的技術要領和烹調理論,引出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他建議商湯要吸取夏代滅亡的教訓,勤修德政,減輕人民的勞役,減少賦稅額度,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
商湯聽后心悅誠服。后來,商湯尊伊尹為宰相,并在他的輔佐下,討伐夏桀,建立了商朝。伊尹由此成為我國奴隸社會唯一的一個平民出身圣人宰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