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父母真能“做自己”嗎?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02 08:54:39
有時要順應自己的感受,有時要妥協(xié)讓渡一些給他人,以具有彈性的方式與人相處,在一種互動狀態(tài)中,與他人相處并獲得自在。
“父母首先要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不少年輕父母在各類親子課程上總能聽到這句話。這話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在生活實踐中,常常演繹出了各種版本。
夫妻有孩子后,生活重心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夫妻說,并不希望有孩子后,自己的生活質量有所變化。
“做自己”的態(tài)度乍看是有道理的。我們期待孩子最終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那么,實現父母的獨立當然是必經之途,獨立的父母是孩子獨立最好的榜樣。
然而,任何教育觀點的貫徹,一旦忽視了所面對的受教育者的年齡,及其相應的心理發(fā)展進程,往往就喪失了積極的指導意義。
人類的新生兒,不像其他哺乳動物,比如馬、牛,出生幾小時內就可以站立,甚至奔跑。人類嬰兒要經歷幾乎一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站立、行走。這一階段中,他們需要撫養(yǎng)者無微不至的照顧,需要父母“充當”自己的手臂、雙腿,饑餓時需要喂奶,排便后需要有人及時為他們清理;從飲食到衛(wèi)生,從生活節(jié)奏的建立到情緒的安撫,各方面都需要得到引導和幫助,一個嬰兒才能變成可愛的兒童。
同時,嬰兒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生課題要在這一階段學習,一是生活節(jié)奏的建立。母嬰觀察的研究者們在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及其與母親互動的觀察中發(fā)現,母親事實上要花大量的時間去適應、配合、調整其生活節(jié)奏:適應嬰兒,同時也努力為嬰兒建立起穩(wěn)定的生活節(jié)奏。
另一個重要課題是學習情緒的表達。嬰兒的情緒常常會比較夸張,在沒有掌握更好的表達方式之前,他們更多的表現形式是哭泣、煩躁,且難以安撫。
所以,至少是在孩子的嬰兒階段里,父母其實是很難“活出自己”“做自己”的。父母要知道,此刻必要的犧牲,換來的是在未來孩子的安全感、基本信任的建立,以及對孩子人格發(fā)展的良性促進。
我并不主張父母在孩子的嬰兒階段里太多顧及夫妻自身的生活節(jié)奏,甚至在這一階段追求“活出自己”,而主張父母們應更多地跟隨孩子的需要,以嬰兒為中心,形成新的生活節(jié)奏。
有個媽媽告訴我,面對哭鬧不止的孩子,她突然覺察到此刻的自己非常疲憊,于是決定要對自己好一點。她丟下了剛滿1歲的孩子,自己跑進房間關上門,留孩子一個人在客廳哭。
的確,在那一刻,母親的情緒也已接近崩潰,是不是應該關起門來先關愛好自己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