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東昌完全中學課堂改革經(jīng)驗解讀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4-11 08:08:20

外出的時候遍訪全國課改名校,聆聽專家報告;在學校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聽課、議課。不僅如此,辦公室的案頭也堆滿了各種有關課堂教學的書籍。這是趙磊遇到困惑時尋找靈感的重要依托。
自2015年10月調任山東聊城東昌完全中學校長開始,趙磊的工作便進入了這樣的循環(huán)。
一向崇尚務實作風的趙磊,聽完一輪課后,會給教師拋出這樣幾個問題——
當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后,學生“學”了嗎?學生的“深度學習”發(fā)生了嗎?
如果學生“學了”,他們“學會”了嗎?如果學生“學會了”,那么“學會”的證據(jù)又是什么?
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地“教”,教到學生的需要處、困惑處了嗎?
這樣的追問,正是東昌完全中學課堂改革的邏輯起點;诖,東昌人開始了他們發(fā)展中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
“個性化教育”的東昌表達
改革總是會從有問題的地方開始突破。
趙磊和團隊推動課堂改革的切入點同樣是因為發(fā)現(xiàn)日常教學中存在著痛點。
首先是教師講授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在授課之前,教師沒有充分地了解學生學情,教授的內容缺乏針對個體的有效性,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精講點撥。其次是教學區(qū)分度不足。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面對的是全體學生,無法很好地照顧到學生個體。再次是落實性不夠。課堂上以教師精講為主,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充分有效的訓練、檢測、反饋和糾錯。最后是學生自主性較弱。由于學生自主學習時空很少,所以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無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培養(yǎng)。
“這些問題只是表象,看似是課堂內教學設計問題,實質是‘以時定學’造成的系統(tǒng)性問題。”趙磊說。
這顯然不只是東昌完全中學一所學校存在的問題,而是當下學校課堂教學面臨的普遍困境。在固定的學習單元內,因為是分節(jié)教學,“學生難以產(chǎn)生持久理解,更難以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力”。
于是,改變課時成為東昌完全中學課堂改革的切入點,從“以時定學”轉向“以學定時”,即以學習內容和學生學情來確定課時。這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的逆向翻轉。
這只是他們進行課堂改革的一個支點。東昌完全中學的課堂改革有自己的校本化表達,即“大三六”個性化課堂教學體系,將傳統(tǒng)課型中不應被分割的教學內容,形成大循環(huán)教學體系。所謂“大”就是大循環(huán),所謂“三”就是自主學習、精講點撥和過關提升三大課型,所謂“六”則是六個學段,即“自主學習+訓練檢測”“精講點撥+訓練檢測”“過關訓練+提升訓練”。
“大三六”體系不囿于“一課時”的框定分割教學內容,意在通過“大整合”,從整體上思考和處理教學內容,實現(xiàn)學習內容的個性化再造;通過營造“大時空”,重構個性化學習的時段;通過建構“大流程”,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落實到具體教學中,“大三六”體系就是把教學過程由原來的一課時一個小循環(huán)變?yōu)槿n型若干課時一個大循環(huán)。“大三六”打破的是原有課堂結構與教學組織形式,實現(xiàn)了學生機械學習向自主學習的彈性轉變,而其實質是對課堂“教—學”主體角色的召喚與重建。
“只談原則和方向必然陷入空泛,原則之下必須有細節(jié)支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大三六”體系的重要特點。
尤其是在合作學習中,東昌完全中學對學生提出了四點更詳細的要求。一是要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學習活動,對學習的內容要“敢于質疑,善于爭辯,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言聲音要洪亮,講述觀點要注意條理,與人辯論要注意禮貌。二是善于傾聽同學的意見和看法,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和合作,根據(jù)教師的安排組織討論,可以是“對子” “小組”,甚至是全班的形式。三是合作交流時,認真聽取別人的觀點并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高標準完成問題的回答和講解任務。四是學會欣賞同學,當同學因精彩展示或學習優(yōu)異受到教師表揚時,應學會向別人點贊。
除了對子互助、小組合作,學校還增加了“班級探究”這一學習組織形態(tài),從而加強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得教學組織形態(tài)更加豐富,也更具有實效。
做好學情分析,是“大三六”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每節(jié)課結束前,學生要填寫“學情卡”,教師由此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真實需求,“學困生”得到了輔導,優(yōu)秀生得到了提升。如今,學情的收集、匯總、跟進處理穿插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真正落實了個性化教學。
構建校本化的“學習學”
“學習方法交流會”是東昌完全中學最近正在開展的一項學生活動。
一次交流會上,記者看到,東昌完全中學總校初一(5)班學生袁振洋正在給大家分享“暫存本”的使用方法。第一步是尋疑,發(fā)現(xiàn)不懂的問題;第二步是暫存,在固定的暫存本上暫存問題;第三步是釋疑,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幫助解決問題;第四步是鞏固,每隔一段時間復習暫存本上的問題。
初一(7)班學生張嘉潔總結的學習方法非常實用,她把每天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有計劃地學習某一個主題的知識,同樣實現(xiàn)了完整的學習。
像這樣來自學生的方法被稱為“黃金學習法”。學校定期舉行交流會,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借鑒。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