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科學是新課程建設的羅盤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11 08:14:48

每當新學校創(chuàng)辦,課程可行性論證總是最先擺上議程;新校長到任,也會對原有課程幾經咀嚼。這是學校管理者對課程建設的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訴求。
我曾多次參加兄弟學校舉辦的課程建設沙龍,發(fā)現學校間課程建設的層次落差比較大。有的重“形”,如“彩虹橋課程”,把課程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個領域,各學科對應各色,其實只是“新瓶裝老酒”,滿足于形的新;有的重“意”,如“五美林課程”,因為學校周邊有一個叫“五美林”的景區(qū),取其意,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開設課程,滿足于意的新;有的重“神”,如“左右腦課程”,這是根據學習科學設計的課程,上午安排靜思為主的抽象傾向課程,下午安排動感為主的形象傾向課程,中意于最佳學習,滿足于神的新。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力,做有根脈的自由人,這是學校的使命。課程作為辦學理念的物化形態(tài),不能滿足于形意,而要抓住根本,在學習科學架構方面承載起學校使命。
基于學習科學設置的課程暗含了“磁場”的力量,使各學習項目之間能夠更好配合?梢哉f,學習科學是新課程建設的羅盤。比如,我曾經在四川成都參觀了一所學校,這所學校很特別,校園依山而建,校內沒有高樓大廈,而且?guī)缀醪灰娝嗟,幾條青石板和石子路,原生態(tài)的校園有點像農場。教室被學生精心布置,黑板上寫著年段學習綱要等與學習有關的信息……這一切為學;“人智學”理論的實踐奠定了基礎。學校課程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的意識發(fā)展設置,對兒童的身心進行整體平衡的教育。這樣的課程重視在活動中進行手、心、腦參與的學習,低年級各學科教學以藝術形式導入,即使數學學科教學也少不了舞一舞、畫一畫、動一動。不論是方位——學習場所的設置,還是方向——學習內容的選擇,或者是教學時空的錯落有序,都是基于人自然的學習。
如果說這是非主流的,那么主流學校面對大眾套餐式的課程更需要遵循學習科學。上海市“L-ADDER”(階梯式)課程評估工具就是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分級評估工具群,課程管理與領導(administration)、課程設計與開發(fā)(design)、課程實施與發(fā)展(development)、課程情感與認知(emotion)、課程反思與調整(reflection)五個評估維度都指向中心維度——學生學習(learning)。曾經備受媒體關注的山東省濰坊高新區(qū)志遠小學的“理解力課程”,其中明確課程管理重構首先是學習內容重構。
“學習科學成為許多發(fā)達國家面向21世紀素養(yǎng)發(fā)展的課程與教學的關鍵基礎,以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引擎。”華東師范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裴新寧如是說。我校“大境脈課程”的創(chuàng)生就得益于她報告中的一句話——學習是境脈性變化。美國學者達菲認為,學習科學是認知科學的一部分,它重點關注真實世界境脈中的思維。于是,我校進行了基于“境脈”的課程建構與教學探索,我們不滿足于現有課程元素,而是開拓時空,把周邊高校和當地優(yōu)質資源引進來,同時也讓學生打開校門走出去,形成了以“大學城”為中心的學習場。教育預期得以實現,來自辦學思想與課程建設的有機結合,來自課程改革的力量,更重要的原因來自學習科學的立場:課程就是第一生產力,學習就是第一生命力,課堂就是第一生育力。
課程新不新,不能只看課表動了沒有,科目調了沒有,項目加了沒有。樣式豐富和調整課表只是表象,新課程建設不能滿足于表面的繁華,要有本質的革新——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抓住了學習科學,課程設置就抓住了神韻,在此基礎上才有真正意義的“道”,才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