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wǎng)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家庭教育 > 性格培養(yǎng) > 正文

溺愛環(huán)境下的孩子終會養(yǎng)成自私自利的壞毛病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5-04 17:46:30

智能內(nèi)容

  自私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自私表現(xiàn)為凡事只為自己考慮,不顧及他人感受,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青少年通常過分關(guān)心自己,注意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很少考慮他人,一切以滿足自己為主,一旦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長久的郁悶。自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對青少年的發(fā)展起到推進作用,但不利于青少年的長期健康成長,而且隨時會讓自私的青少年因心理失衡而感覺躁動不安。

  青少年為何會產(chǎn)生自私自利的心理?

  自私產(chǎn)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有天生的利己傾向。在青少年心理發(fā)展未達到成熟階段時,似門往往單純地認為“我即世界”,在學習和生活中固執(zhí)己見,不能接受公正、正確的意見。于是,青少年在衡量外界時便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為唯一的標準,相應(yīng)的行為也如此。

  另一方面是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教育造成的。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愛,總怕孩子受一點苦、受一點委屈,對孩子過分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yīng),容忍、遷就他們的錯誤,這樣使孩子自大,不關(guān)心他人利益,一切為自己的心理便產(chǎn)生了。

  人類社會是在群體生活中發(fā)展起來的,它要求人們彼此之間必須相互協(xié)作、關(guān)心和幫助。如果一個人總想到自己,就容易發(fā)展成為一個自私、吝嗇的人。當然,對已經(jīng)形成自私傾向的青少年,家長不必十分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無策。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只要家長認真對待,方法得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創(chuàng)造分享的家庭氣氛

  從孩子最在乎的食物開始,如果孩子獨占的話,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配,不能放任不管。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滿意,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偶爾的“舊病復(fù)發(fā)”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堅持就一定能糾正過來。

  2、不要溺愛孩子

  孩子吃獨食,不愿與他人分享,是與父母的溺愛密切相關(guān)的。很多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愛,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讓給孩子,孩引偶爾想讓父母分享,父母在感動之余卻常說:“我們不吃,你自己吃吧。”長此下去就強化了孩子的獨享意識,他們理所當然地把好東西都據(jù)為己有。

  3、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對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對于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能過分遷就。如果有一次妥協(xié),,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機可乘、恒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4、讓孩子懂得分享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東西要分給別人吃,玩的東西要和別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時,爸爸媽媽最好讓他和較大的孩子在一起,這樣,不僅較大的孩子可以適當帶領(lǐng)、照顧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獨占”、“掠奪”行為,因為大一點的孩子有一定的自衛(wèi)能力,而小一點的孩子則往往能服從較大的孩子。

  總之,在生活中要處處為他人著想,他人才會處處為你著想,讓我們用心用情去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