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蜜桃六月天综合网,欧美99,草草影院ccyycom

奧數(shù)網
全國站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奧數(shù) > 教育新聞 > 正文

王歡:彎下腰來,做一個能觸動心靈的校長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整理 2019-05-20 20:29:53

  王歡的笑,開朗真誠,穿透寒冬。靜謐無人的校園一下子生動起來。

  師生直呼王歡為“歡校”,她是發(fā)自內心的歡喜:“教育者,就應該給生命帶去歡笑啊。”

  在他人看來,王歡可謂京城教育界的傳奇人物,10年之內調任4所學校校長,每到一處,都給學校留下一份傲人的業(yè)績。執(zhí)掌史家小學,僅在2018年就受到4次高級別的嘉獎:一舉拿下兩項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入選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驗;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公函,向全國中小學推廣史家防控近視、肥胖的經驗……成績斐然,她卻保持著一貫的謙遜和低調。

  王歡的真性情也小有“名氣”。電視臺請她錄制節(jié)目,看到家長教育孩子時的頑固、冷漠,她氣得不顧儀態(tài),“蹭”地站起來與家長大聲爭辯。說起自己曾經的失敗和挫折,她也坦坦蕩蕩,毫不掩飾。從不給自己個人臉上“貼金”;在優(yōu)雅的外表下,是對教育的執(zhí)著、對原則底線的堅守——王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頗有人格魅力的校長。

  不能一任校長一個主張,斷了學校的血脈

  記者:很多校長都希望能提煉出獨屬于自己的育人或辦學理念。但您到史家小學任校長后,沒有另起爐灶,而是把前任校長的“和諧教育”思想加以繼承和創(chuàng)新。您是怎么考慮的?

  王歡:我認為,新到一所學校,首先要尊重、繼承、保護好學校原有的文化和歷史,然后才是提升與發(fā)展。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時可能會是破壞性的。我有一個原則,接任校長之后,學校原有的規(guī)章制度、習慣做法,甚至學校的一磚一瓦,能不動就不動。如果有需要改動的地方,我一定征求教師的意見,否則寧可不做。

  我要求自己,剛到學校,要彎下腰來,讓大家看見。對大家認為是榮耀點的地方,新校長要有一種認認真真的尊重。一所有品質的學校,大多有延續(xù)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傳統(tǒng),它們是學校的血脈。不能來一個新校長就提一個自己的主張,斷了學校的血脈,影響基本品質的延續(xù)。我到史家的時候,卓立校長在史家工作了48年,他提出的“和諧教育”已經近20年,不僅全體教師高度認同,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我來的第二年,正好是卓立校長從教50周年,“和諧教育”提出20周年,我們就開了一個大型的慶祝會。之前,我們花了一年多時間,組織所有教師,把20年間他們對于和諧教育的思考、實踐、經驗、努力總結出來,編輯成冊,出了一套“和諧教育叢書”。慶典上,我們當成作業(yè)交給了卓立校長。梳理、挖掘和諧教育理念,我自己也受益,讓大家看到我不是個人想得到什么,而是全心全意撲在史家的發(fā)展上,所以我一來,就與大家相處得很好。

  到史家半年左右,有人問我:王歡,是不是基本都捋順了?我真心誠意地說:“順了,不過不是捋順了,而是從第一天就依順了。”是史家的精神、文化讓我依順了。一位老教師問自己在史家工作的兒子:“卓立校長走的時候,你們哭成這樣,王歡干嗎?”他說:“王歡哭得比我們還厲害!”新校長是不是對學校真情融入,教師們是能體會得到的,他們看重的是新校長處理事情的方式和原則,以及通過這些體現(xiàn)出來的人品和智慧。

  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團隊,應該對基本問題有研究和討論

  記者:時代變遷、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也在變化。和諧教育理念在當下有什么新發(fā)展?對學校起到了什么推動作用?

  王歡:卓立校長提出,和諧教育是要實現(xiàn)人與知識、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五方面的和諧,我們把卓立校長提出的五個和諧稱作五大和諧支柱;诖耍覀儚2010年起又開始挖掘五大基本意識和五大基礎能力。五大基本意識是創(chuàng)造、生命、責任、規(guī)則、尊重,五大基礎能力是表達、自主、交往、自律、實踐。五大和諧支柱、五大基本意識、五大基礎能力,共同構成史家的和諧思想體系。

  和諧思想體系落地,關鍵在課程。學校形成了兩級三層的課程體系,一級是基礎性課程,一級是拓展性課程。基礎性課程有兩層,第一層是四大核心課程,包括“表達無邊界”“思維無邊界”“文化無邊界”“健康無邊界”;第二層是四大綜合課程,包括“博物+”“藝術+”“創(chuàng)意+”“服務+”。拓展性課程包括史家書院、博物館、“X”實驗室、金帆藝術團、海外游學營、創(chuàng)意生活社區(qū)、青蘋果俱樂部、社會實踐營等8門課程。

  我們將學校課程統(tǒng)稱為“無邊界課程”,希望課程能夠突破時間、空間、人際、專業(yè)領域等各種教育要素的邊界,形成新的能力單元,為學生成長創(chuàng)造無限的可能。像“表達無邊界課程”由語文部負責,包含整合后的國家課程,占80%,還有10%的學科課程和10%的綜合課程。

  記者:我們發(fā)現(xiàn),史家課程有鮮明的綜合特色。你們是出于什么考慮?

  王歡:四五年前,北京市中小學開始了一項課程改革,讓10%的綜合課程進入課表,以撬動其他課程改革。什么是綜合課程,當時我們也不明白,但我們的教師有志向,要讓中國教育走到世界前沿。近幾年,部分教育者有一種傾向,盲目奔跑,今天學芬蘭,明天學美國。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誰跟中國學什么呢?以我自己近40年的教育經歷,我真的覺得中國教育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行為,一大批公辦品牌學校已經在世界上有了積極的影響力。

  所以,在做綜合課程的設計時,我們老師不是只立足于一門課程,而是抱著一個很遠大的志向,能不能去做一個改革,第一有民族性,第二有體系性,第三有綜合性,第四有開放性?

  通過全校調研,最后聚焦在國博文物上:讓學生從文物出發(fā),了解中華文化,促進人類文明發(fā)展。從文物到文化到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是一種開闊的狀態(tài)。我們說它是“博悟課程”。“博”是無邊界,指向學習內容和方式的豐富與廣泛。“悟”是什么?是讓學生體驗、參與,最后有了感悟、思考和觸動,學生的學習是活生生的。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的學習狀態(tài)。

  課程里有一個主題叫“心有靈犀”。老師提出問題:心有靈犀的“犀”是犀牛嗎?如果是的話,中國境內現(xiàn)在是沒有野生犀牛的,那我們老祖宗造字的時候,要是沒有見過犀牛的話,怎么會出現(xiàn)這個詞呢?

  于是學生開始討論、琢磨,用各種方式進行學習。最后他們知道這個犀就是犀牛,靈犀是什么呢?是犀牛角。他們還查到,有一片甲骨文,上面寫著一個王帶著族人去獵殺犀牛,一次獵殺了70多頭。《詩經》中說“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兕觥就是犀牛角,拿它能喝酒、入藥。但到后來,由于多種原因,中國野生犀牛滅絕了。咱們國家出土的石犀牛、鐵犀牛多著呢,后來都當成神物了。最后,孩子們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一些人為了獲取犀牛角、象牙而獵殺動物的行為,感情完全迸發(fā)出來了。

  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博悟之旅”獲得一等獎,給予我們很大鼓勵。我們學校有很多國際友好校,每次到學校來考察,我們都給他們上一節(jié)博悟課。

  還有過一次誤會。一位國際友好學校的教師聽完課后,對我說:“我們上了有史以來最奢華的一節(jié)課。”我很驚訝,就是一點石膏、小竹簽,都是網上購買的特別便宜的東西,怎么叫奢華?

  他進一步解釋:“這節(jié)課讓我們感受到了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它是一場文化的盛宴。這太奢華了!”

  在那節(jié)課上,學生用兩根小棍、一堆線、一次性飯碗,模擬司母戊大方鼎的制作。學生學著怎么捆起來更結實,兩個人怎么配合更協(xié)調,想象著水是滾燙的鋼水,做模、做范。現(xiàn)在成語說“一模一樣”,其實原來的意思是一個模子一個樣。這個技術,現(xiàn)在咱們國家的航天技術還在使用。我們的課好玩著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思維、眼界,給了他們一種認識事物的方式,是連貫、歷史性地看待事物、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

  這次校本課程的成功嘗試,讓教師受到很大觸動。大家都在思考,到底應該教學生什么,又該讓學生如何學習?我們必須改變,如果再簡單地用“我講你聽、你記”的方式,根本不行,學生肯定會與時代、潮流脫節(jié)。

  這種理念促進了學校其他綜合性課程的開發(fā)。像“服務+”課程,每年學生完成近1000個項目,都是孩子們在社會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自己設計解決方案。“放下手機讓我們在一起”,倡導家庭的融洽;“影為愛”關注留守兒童……孩子們不僅深入研究身邊的事,而且他們的家國志向、社會責任感、對別人的關愛都培養(yǎng)出來了。

  還有“創(chuàng)意+”課程。學校每年舉辦“商業(yè)挑戰(zhàn)賽”。孩子們成立公司,研究一個科技小產品。上百家公司,進三十強、十強、一強,都是學生投票。剛開始,家長還總參與,還有賄選的問題。我說,孩子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請我代言的公司不是在第一輪就被篩掉了嗎?我覺得挺好,是培養(yǎng)孩子公正、努力,靠實力去做事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孩子都經歷了多次失敗,這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失敗,但挫而不敗。

  記者:其實就是一種課程育人。

  王歡:對,所有的課程最終都要落腳在立德樹人。這是我們全校上下達成的共識。我們還對教育的本源進行過討論,最后集中在兩個字上:“成”“長”。“長”是孩子的特點,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心理都在長,這是他們的自然特點。我們得尊重,不能揠苗助長,或者說給孩子憋在那兒不讓他們長。怎么能順勢利導讓孩子“長”呢?要通過教育的正干預,讓他們真正成長、成才、成人。

  黨的十八大后,大家討論得最多的就是立什么德、樹什么人,怎樣立德、怎樣樹人。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團隊,應該對這些基本問題有基本研究和討論。教育本身復雜深刻、內涵豐富,如果大家對教育的理解不同,方向、目標也就千差萬別。對一所學校來說肯定不行,學校必須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標。沒有共識的話,就不可能共謀,沒有共謀就不可能共為,沒有共為怎么能共享?

  個性化的管理風格之下,是對制度的高度尊重

  記者:現(xiàn)在的史家小學已成為一校六址的教育集團。集團化讓學校發(fā)展置身于教育大時代的浪潮中。它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什么挑戰(zhàn)?您是如何應對的?

廣告合作請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備09042963號-1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85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奧數(shù)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