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2)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5-27 20:08:53

二、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觀察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而持久地觀察周圍事物,產生了解事物的愿望,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
觀察興趣的培養(yǎng),首先要通過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來進行。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范文是值得借鑒的。法布爾對蟬的觀察可為細致入微,所以,他的《蟬》寫得嚴謹而生動。朱自清《背景》中描寫他父親為他穿過鐵道買桔子的情景,把父親的穿著、動作如實地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來如臨其境,頗受感染。這既是作者觀察的結果,也是他的白描手法的功力所在,還有教材中描寫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同志,正直無私的魯迅先生……在作者的筆下,人物栩栩如生,景物美不勝收。為什么呢?這些都和作者深刻的觀察力是分不開的。
可以說,這些都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興趣的好教材。
其次,寫作訓練也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如寫“校園的早晨”,“街頭即景”,“長街夜色”等,讓同學通過觀察把景物變化記敘下來,這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也增強了觀察的興趣。
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觀察小動物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觀察興趣。
三、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從細心地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品質著手。
1.觀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觀察的計劃性和條理性,主要是說對事物或現(xiàn)象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按順序進行,能夠抓住事物和現(xiàn)象的重要方面及各部分的關系。
對某種事物的觀察,一般應采用“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的觀察步驟,即先觀察和分析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再由部分回到整體。只有經過這樣反復的觀察,才能比較全面地細致地認識事物的整體。
對一事物的觀察,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讓學生寫《我們的校園》、《我愛開發(fā)區(qū)》這一類作文時,可指導他們先去仔細觀察,然后再寫,效果必佳。
2.觀察、思考相結合
魯迅先生在一封談寫文章的信里說:“留心各樣事情,多看看,多想想,不看到一點就寫。”這句話道出了思考在觀察中的作用。一般說來,單純的觀察,學生往往只能看到一些具體的個別事物或現(xiàn)象,要通過思維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揭示事物內在聯(lián)系。因此我們只有邊指導,邊觀察.邊思考,邊比較,才能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3..指導學生學會基本的觀察方法
①比較觀察法,指導學生進行時間、空間上的比較。了解事物的過去和現(xiàn)在,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區(qū)別事物的上下左右的變化。對事物有比較全面的理解。
、谶h近觀察法,觀察事物可以采用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的觀察方法,讓學生掌握點和面的關系。此種方法適用于建筑物的觀察,也適用于對場景的記敘。
、垡撇接^察法。觀察事物往往采用移步觀察的方法,正面、側面、前面、后面,在有眾多觀察對象要了解時,以一點為主,其余可采用移步的方法進行觀察。此種方法適用于場景觀察和參觀記。
以上幾種觀察方法可單獨用,也可交叉使用。
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重要、復雜而又長期的工作。從事語文教學,應始終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