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培養(yǎng)出孩子的好性格(2)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8-04-23 16:43:48

第二,父母應(yīng)尊重、順應(yīng)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為什么有的父母總怨孩子不聽話、不服管,脾氣暴躁呢?因為這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去做有違其天性的事情,才會使孩子變得暴躁、叛逆。父母順著孩子的天性去培養(yǎng)教育,孩子心情舒暢、暢所欲言,還會與父母對著干嗎?比如,孩子天生愛寫、愛畫,走到哪兒就想寫到哪兒、畫到哪兒,父母怕孩子把家里的地面、墻壁寫亂、畫臟,把孩子的寫字、畫畫工具都沒收了,孩子的天性找不到正常的發(fā)揮渠道,能不與父母對著干嗎?如果孩子喜歡寫字畫畫,父母就給他提供紙筆和場地,讓他盡情地寫、盡情地畫。孩子心中的愿望通過正常渠道得以實現(xiàn),還會性情暴躁地與父母對著干嗎?!由此可見,給孩子的天性開辟一個自然通道,讓孩子自由發(fā)揮,對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如果父母每天針尖對麥芒,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能有一個好性格嗎?孩子的性格出了問題,首先得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溫和,待人友善,孩子會性情暴躁、出言不遜嗎?父母怨天尤人、吵鬧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心里暗淡無光,能有陽光般的性格嗎?父母要培養(yǎng)、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第四,不能強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齡、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發(fā)育、成熟早一點,搶在同齡人前,多學了一些東西,多做了一些事情,這樣好學上進的孩子值得鼓勵、肯定。但不能因為有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認、貶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價值。有的父母無視自己孩子的情況,一味要求孩子早學多學,并美其名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小肩負超越年齡、能力的事情,能不怨恨父母、怨恨生活嗎?孩子每天生活在怨恨中,能有好性情嗎?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長、發(fā)展規(guī)律,在充分認識、把握孩子實力的基礎(chǔ)上,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幫助、理解、支持,使孩子始終處于學有興趣,學有成效,學有目標,學有余力的良好狀態(tài)。愛學習、愛生活的孩子,能不擁有一個好性格嗎?
第五,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欺軟怕硬的人。孩子在外受了氣,可能會找父母、老人撒氣,也可能會找比他弱小的孩子撒氣。孩子見著強者就開躲,見著弱者就開欺,沒有一點正義感、同情心,這會使孩子成為一個骨頭軟、嘴巴硬、既可憐又可恨的人。怎么才能不使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呢?首先要讓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輕視,孩子說話、做事都有自己的尊嚴、分寸,是不會招到別人欺辱的。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一旦弱勢群體聯(lián)合起來,或者有更強悍的人出現(xiàn),孩子就會成為別人欺辱、嘲弄的對象,最終自取其辱。最后,孩子再弱小,再不被人重視,也應(yīng)該有正義感、同情心。孩子有正義感,會贏得別人的認可。孩子在同齡人中樹立了一定的威信,見著“強人”不躲,面對“惡人”也不會膽小怕事。這樣的孩子即使成不了公平、正義的守護神,也會成為一個讓人禮讓三分的人。孩子不畏強暴,不欺軟怕硬,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令人稱道的性格。誰不愿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好性格呢?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