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級語文課內(nèi)閱讀訓練與答案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shù)網(wǎng)整理 2019-04-17 13:36:49

第一課《觀潮》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們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 拉長 ),( 變粗 ),( 橫貫江面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 兩丈多高的水墻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 齊頭并進 ),( 浩浩蕩蕩 )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 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這段話是按照( 由遠及近 )順序來寫的。(A、 由遠及近 B、由近及遠)。
2、這段話從( 形狀 )、( 聲音 )兩方面來 大潮來時的景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3、這段中分別把浪潮比作( 白線 )、( 水墻 )和( 戰(zhàn)馬)。
4.畫波浪線的句子寫得好嗎?為什么?
答:該句子寫得很好。因為它形象地寫出了大潮發(fā)出的巨響和浩大的聲勢。
5.《觀潮》以總分結(jié)構(gòu)獨具特色,而這篇文章按照 的常見形式先交代了( 時間 )、( 地點 )、( 人物 )。這篇課文的結(jié)尾與《觀潮》的開頭異曲同工,贊美了錢塘江大潮的是( 天下奇觀 )。
第三課《鳥的天堂》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邊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起來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1、 給畫 的句子加標點。
2、 選出該段中的一對反義詞( 靜寂 )-----( 熱鬧 )
3、 這是作者第( 二 )次來到“鳥的天堂”,看到鳥飛的熱鬧情景。
4、 這段話中 鳥的形態(tài)的詞有( 大的 )、( 小的 ), 鳥的顏色的詞有( 花的 )、( 黑的 ), 鳥的動作的詞有( 站 )、( 飛 )、( 撲 )。三個“有的”構(gòu)成了排比句寫出了鳥的各種( 姿態(tài) 或動作 ),讓我們感受到了鳥的天堂里鳥的生活的( 快樂 ),表達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 熱愛 )和( 贊美 )之情。
5、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鳥的( 種類 )多、( 數(shù)量 )多,還能感受到它們在這里生活得( 自由自在 )。
6、 這段話是 ( 動 )態(tài) 。
第五課《古詩兩首》
1、 默寫《題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釋詩的含義。
2、 《題西林壁》是蘇軾在游( 廬山 )時題在( 西林寺 )墻壁上的一首詩。詩人分別從( 橫 )、( 側(cè) )、( 遠 )、( 近 )、( 高 )、( 低 )這幾個角度觀察了廬山。蘇軾字( 子瞻 ),( 宋 )朝人,號( 東坡居士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 《題西林壁》中“題”的解釋:(書寫、題寫)
4、 山窮水復(fù)疑無路中的“疑”的解釋:(以為、懷疑)
5、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想要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這是第( 三 )句和第( 四 )句詩所表達的含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讓人想起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6、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宋 )代的( 陸游 ),詩人以( 游 )字貫穿全詩,詩中( 足 )字寫出了農(nóng)家款待客人用盡其所有的盛情。表現(xiàn)農(nóng)家熱情好客的詩句是“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詩句的最后一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許多事情看似無望,實則絕處逢生,出現(xiàn)新的契機)
7、 昨天晚上,小紅在做數(shù)學題是,盡管不斷思考,還是找不到正確的思路,爸爸走過來,給她做了指點,她很快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六課《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哪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 均勻 ),沒有( 重疊 )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 空隙 )。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1、 在文中的括號中填上合適的詞語
2、 根據(jù)選文寫出“嫩”的意思
嫩紅:顏色淺
嫩葉:初生而柔弱
3、 爬山虎的葉子有哪些特點?
答:(葉子新鮮;葉尖而一順兒朝下;葉子在墻上鋪的均勻,即沒有重疊的起來的,也沒有空隙。)
4、 文中畫橫線的語句中,你 到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答:① 仔細觀察;② 連續(xù)觀察
爬山虎的腳 觸 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 變 成小圓片, 巴 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 拉 一把,使它緊 貼 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 爬。
1、 用橫線畫出第二句的動詞。
2、 你認為這些動詞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答:因果關(guān)系)
3、 最后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答:擬人的修辭方法)
4、 爬山虎的腳上的細絲觸著墻后先是( 直的 )的,后變?yōu)? 彎曲)的了。
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