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9-03 19:56:22 下載試卷 標簽:部編版語文 二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第一課時語文教案四
一、教材分析
部編本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圍繞“大自然的秘密”這個主題編排了《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么》《植物媽媽有辦法》3篇課文,側(cè)重體現(xiàn)大自然的一些科學知識。學生通過閱讀后知曉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和科學道理后,會更喜歡大自然,更愿意去觀察、探究大自然的科學奧秘。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之一是積累并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這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現(xiàn)了教科書寬泛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jié)構(gòu)的特點。課文中的動詞用得巧,如《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增強了表達效果。在課后題與語文園地“字詞句運用”中安排了相應的練習,引導學生感受這些動詞給人帶來的真實感、生動感,并通過用動詞說句子,把閱讀中學到的詞語與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聯(lián)系,在運用中發(fā)展思維與語言能力。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之二是借助圖片,了解課文內(nèi)容。課文配有多幅插圖,畫面色彩鮮艷,形象活潑生動,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圖片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課文內(nèi)容,借助圖片來講述課文。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普童話,講述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蝌蚪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敘述與對話相結(jié)合,生動有趣、具體形象地告訴學生青蛙是怎么長成的。課文課后練習提供小蝌蚪生長成青蛙各階段變化的圖片,要求學生按順序連起來后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個練習體現(xiàn)了從閱讀理解到內(nèi)化轉(zhuǎn)換再到說話表達的學習語言運用的全過程,對于剛剛升上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點。組織學生親歷這個學習語言運用的全過程,是突破難點的保障。此外,《小蝌蚪找媽媽》是二年級上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任務比一年級重了,但是“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沒有變,本課會認讀的字和會寫的字與一年級的相比,數(shù)量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這就要求我們的識字寫字教學,更加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記憶心理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策略,優(yōu)化識字寫字教學,注意教學時間、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提高識字寫字教學的效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